探索意定监护公证,运用黑科技维权取证,东方公证处开放日活动上他们发现……
今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颁布20周年纪念日。在有些人传统印象中,公证“手续繁、跑断腿”,但一场颠覆想象的变革早已悄然发生。
昨天下午,作为上海市业务受理量最大的公证机构,上海市东方公证处举办开放日活动,邀请市民与企业代表“沉浸式”体验公证服务的智慧与温度。从“一次都不跑”的线上办证,到“随手拍、随手存”的区块链取证,还有备受关注的意定监护公证等,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丝滑”融入市民的生活。
温度:高效办成一件事
昨天下午2时,10余名市民和企业代表们走进位于凤阳路598号的东方公证处接待大厅。“进门后会有引导员先了解您想办什么业务,然后分流取号,减少等待时间。”在公证员助理小杨的带领下,代表们开启了体验之旅。针对遗嘱、继承这类涉及家庭隐私、沟通时间长的业务,公证处特别设置了专门的接待室,确保私密性。
对于仅缺少次要材料的业务,窗口实行“容缺受理”,市民可以先把主要材料交齐,后续再补,免去来回奔波之苦。一位企业代表感叹:“这些细节太贴心了,打破了我对公证处朝南坐的刻板印象。”
“1997年起,我们在全市公证行业中率先承诺365天受理、24小时发证。现在我们很多业务,尤其是民事类的,都能做到‘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跑’。”东方公证处业务指导室主任田菁在随后的座谈会上介绍。数据显示,东方公证处目前已实现217项公证事项“最多跑一次”,120项“一次都不跑”。今年1月至今,办理“最多跑一次”公证5122件,“一次都不跑”公证 3725件。
同时,市民只需通过支付宝、微信或“随申办”里东方公证处的小程序,就可以完成线上咨询、材料预审和在线申请。公证书制作完成后,可以直接快递到家,真正实现“掌上一键申请,证书快递到家”。
“2022年后,根据市民需求,催生了一项非常重要的业务——海外远程视频公证。”田菁介绍,作为司法部首批试点机构,东方公证处为身在海外的中国公民解决了大难题 。一位曾受益于此项服务的市民代表说:“当时我朋友在国外,急需办理一份委托书,就是通过视频连线办好的,真是解了燃眉之急。”
科技:维权取证的“法宝”
如果说线上办证是服务的“加速度”,那么东方公证处自主研发的“沪E存”区块链电子证据保全系统,则是权利保护的“黑科技” 。
“传统的网页保全公证,平均耗时3到5天,费用动辄两三千元。但网络侵权证据瞬息万变,等公证员介入,证据可能早已消失。”活动现场,业务指导室公证员张宇衡向大家展示了这款“法宝”。
“沪E存”将成本高昂的证据保全变得“物美价廉”。用户通过手机App,可以随时对侵权网页、聊天记录、直播视频等拍照、录屏、录音取证。通过使用区块链存证技术,当事人无需前往公证处即可自行取证,所需花费的时间可能不超过20分钟、费用有的不超过50元。“尤其是这些电子数据通过区块链技术加密存证,可以确保其原始性和不可篡改性。”
“我们这个平台最大的特色之一,是配置了国家合法备案的VPN通道,能够合法连接到域外互联网取证。”张宇衡介绍,这为处理跨境知识产权纠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取证完成后,用户可一键申请生成具有法律效力的数据保全电子证书,电子证据可直接在线传递至法院,成为诉讼中的有力证据 。
未来:拥抱时代新变化
座谈会上,从未成年人出国旅游的亲属关系公证,到老年人权益保障的意定监护协议,公证员们回应了市民关心的继承、遗嘱公证等热点问题。
有市民询问,意定监护公证后,如何后续监督保障当事人的权益?田菁表示,“本月,《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修正案(草案)》公开征集意见,提出细化意定监护实施内容。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意定监护的数量会逐渐增加,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一些相关的实践,未来还将积极探索。”
活动中,一位居民代表说:“今天真是大开眼界,原来公证服务已经这么智能方便。今天的开放日可以面对面请教公证员,但如果以后遇到具体法律问题,能该找谁咨询呢?”公证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公证处大厅工作时间,有人随时接待回答市民咨询;如果不想跑一趟,也可以在东方公证处的官微上,有线上客服回复。
“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国潮时的一‘证’难求,到后来房地产市场繁荣时的合同公证,再到如今的线上化、数字化转型,公证处的业务重心始终紧随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田菁表示,从365天受理的承诺,到最快24小时内出证的效率;从“一站式联办”代办认证、不动产登记,到为企业开通“团队公证”上门办、无休办绿色通道,东方公证处正以一系列创新举措,成为上海“公证为民”的缩影。未来的公证制度,还将根据社会变化和百姓的需求,不断创新突破,守护新时代的公平与正义。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新民晚报 宋宁华

上一篇:
已到最上了!
|
下一篇: 预防纠纷、保障权益,公证为您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