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入党故事】为崇高之事业,尽吾辈之薄力
东方公证处公证员助理 徐茂森
“各位观众晚上好,今天是……”随着熟悉的播报声响起,每晚十九点整的新闻联播开始了,这是一份长达十几年不变的约定。
小时候,父母作为双职工,常常在一天下班回家后才能开始准备晚餐,而在幼儿园早已吃过的我只能一个人在书房玩耍,为了让我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安静,父母也会开着电视作为背景音。中央一台六点钟的少儿节目是小朋友们的正餐,随着《大风车》歌谣的结束,七点钟开始的新闻联播就接力成为了我每天的加餐。于是,收看每晚的新闻联播逐渐成了家里的习惯。那时的总书记还是我爱叫的江泽民爷爷,联合国秘书长还是我崇拜的安南爷爷。“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我脑海里逐渐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以至于后来的政治课,我背起来却非常自然。
2003年的一天母亲来接我放学,回家后母亲接了个电话就在厨房里忙开了,那天没到新闻时间我们就吃完了饭,父母匆匆带我出门上了火车。晚上十点多赶到外婆家时我才知道外公就在当天下午离开了人世。凌晨,母亲抽空来哄我睡觉时给我讲起了外公的故事。
外公小时候家里很贫穷,还经常遭受打骂,于是很早他就自己一个人出去闯荡社会了,几经辗转后光荣参了军,云南解放后便加入了铁路局,成为一名火车司机。因为外公工作踏实、吃苦耐劳,经组织批准顺利入了党。身为一个党员,其他人常找借口逃避的苦活累活,外公都愿意干,并且对此毫无怨言,在他看来没有所谓的吃力不讨好,哪里有需要他就上,哪里有空缺他就填。然而在艰苦工作的背后,是一家八口人需要靠着他微薄的收入过日子,可外公从不跟组织提要求,也不允许外婆去诉苦,有了晋升的机会,外公也谦让给了年轻人,而自己在岗位上,外公一干就是一辈子。母亲说,外公一生就是这么的朴实无华,默默奉献。虽然母亲的语气带着些许抱怨,但一个共产党员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形象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小学四年级,我跟随父亲来到上海学习,身边环境已截然不同,但不变的是爷爷也是个新闻爱好者,除了每晚的新闻联播,中午的新闻30分也是一天不落。每年寒暑假我住在爷爷家里,这两档新闻栏目就成了祖孙两代人之间的沟通桥梁,我们常常会一起吐槽资本主义国家的恶行,一起赞叹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一起期待祖国早日收复台湾。虽然爷爷不是共产党员,但他对我们党的高度认可也潜移默化影响着我,让我感受到正是因为我们党强有力的领导,让我国的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让十几亿人民能够安居乐业,让偌大一个国家逐渐走向伟大复兴。
从少先队到共青团,我因为学习成绩的优异,一路走来都很顺畅,虽然依稀有入党的念头,但更多地认为这种身份是优秀的体现,有了身份也就有了光荣。直到进入高中,我的成绩急转直下,与最优秀的同龄人一起学习,以往的优势荡然无存。母亲便拿外公的故事来开导我,让我记得他老人家当初的不易,虽没什么大的成就,却也撑起了整个家庭。外公吃苦耐劳的精神让我放下包袱,专心于知识点的攻克,也最终在高考中收获了不错的成绩。
进入大学后,大家纷纷向党组织靠拢,我也积极准备了入党申请书。彼时,一部分同学仍抱着入党是为了毕业时能在考公务员和求职时有所帮助的想法,流行着在国内发展还是得要入党才能有前途的观点。在一堂思政课上,老师特地针对“入党到底是为什么?”这个问题让我们进行了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最后老师引导我们,成为一名党员的正确动机应该是为了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这堂课让我冷静了下来,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入党动机,是否为了早日入党存在着跟风心理。老师的话像是一座灯塔,将我引向正确的航线,经过一番思考,我还是先决定暂时不递交入党申请书。
经过一年的大学生活,当我通过班级、学生会等途径为同学们服务并收获认可时,我对我们党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宗旨也有了切身体会,也明确了自己的入党动机,我找到辅导员,正式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2017年5月30日,是我正式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日子。宣誓时,回想起组织对我入党考察时的谈话,当问到入党动机时,我能自信地说出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让我的誓言更为坚定。
2017年,我进入了上海市东方公证处实习,并于毕业后正式加入民事部工作。从一开始的手忙脚乱、漏洞百出,到能完整地解答当事人咨询,提供周到的服务,离不开部门领导和同事们的倾囊相授。而身处一个先进的党支部,也对我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以及十九大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起了关键作用。党支部日常开展的主题党日、专题学习以及微党课等活动及时将党中央的精神传达到基层,有助于我们时刻牢记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在日常工作中时刻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尽量为当事人办证提供便利。身边的党员同事以身作则,通过专业细致地解答帮助当事人以最便捷的方式达成办证目的,同时对于办证要求、领事认证变化的不断学习,也让我看到了共产党员在平凡岗位上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这些都深刻影响着我,激励我不断学习进步。经过近四年的工作积累,我逐渐掌握了各类民事公证的办证要求。
2020年疫情袭来,让刚有起色的行业受到不小的影响。过年后,我和同事们在做好自身防疫保护的前提下,坚守大厅一线,为仍有办证需求的当事人提供公证服务,面对各地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我们也及时调整对当事人的行程核验程序,通过线上咨询、文件消毒、无接触发证等手段保障了大厅的正常运行。但面对空荡荡的接待大厅,我们深知要摆脱困局必须主动变革,经处里研究后,决定开通线上办证通道,将“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跑”的公证服务借助互联网优势延伸到百姓身边。
刚启用的系统,需要不断地测试加以改进,面对当事人的抱怨,我一边通过微信、邮箱等方式与他们进行沟通,一边向技术人员反映实际需求。经过反复的沟通,不断优化完善系统功能,逐渐解决了线上回复当事人的问题。网上申办的当事人大多身处国外,因为有时差,最难的就是与他们顺畅地交流。因此,只要当事人有消息,不管是否在上班时间,我都及时回复他们的问题,还特地在手机里添加了不同时区的时钟,以便在当事人合适的时间与他们沟通办证需求。每当顺利帮当事人办完他们延长签证或申请学校所需的公证,收到他们发来感谢的话语,作为一名党员,此刻的我切实体验到了为人民服务带来内心的充实与满足。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疫情终将会过去,但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时代。面对“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当事人日益个性化、专业化的公证服务需求,我深知自己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而我能做的就是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投入到专业知识学习和业务能力提升之中,坚守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始终保持入党时那份纯朴的理想信念,为崇高之事业,尽吾辈之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