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东方公证处以文化建设为引领 建设过硬公证队伍
文化是软实力,是一个单位凝聚力、创造力的主要源泉。面对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上海市东方公证处始终以文化建设为引领,围绕转变思想观念、强化职业道德、凝聚团队合力,努力打造务实为民、积极向上的公证队伍。
一、强化职业素养提升,进一步严格管理队伍
公证队伍是公证事业的人才保证,是公证行业长远蓬勃发展的基石。市东方公证处以从严强化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加强党建为政治保障,不断巩固强化队伍的职业品德教育、职业纪律教育,提升公证人员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能力。
一是加强职业品德教育,提升道德水平。将职业道德教育与“两学一做”活动、公证工作紧密结合,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倡导全体党员发扬先锋模范作用;宣传身边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利用反面典型开展警示教育,举一反三,增强规矩意识和纪律意识;将弘扬“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求创新”的时代价值取向贯穿公证人员的日常教育,增强行业价值观自信,使职业道德得到全处人员内心的价值认同。
二是加强执业纪律教育,树立风险意识。始终坚持多措并举加强公证执业纪律,制订了近20个规章制度,规范执业纪律。进一步加强对公证执业活动的全程监管,坚决杜绝不正当竞争,打造公平有序的执业环境;进一步细化办证责任追究制,问责处罚机制,增强公证员质量意识,强化质量督查;进一步研判业务风险,对风险集中的重点业务领域、公证人员进行风险监测,及时作出风险预警提示;强化公证人员道德意识、风险意识,确保守住底线,不越红线,构建健康有序的工作秩序,形成良好的执业操守和执业理念,树立公证形象。
三是完善培训制度,培育专业能力。通过梳理培训体系,完善不同岗位人员的分类培训方式,挖掘员工潜力,找准个人定位,促进员工与公证处共同成长,共同发展,建立优秀人才梯队;采取多渠道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开展业务专题培训和东方公证讲堂,邀请律师、法官和银行人士互动交流,在金融公证、家事公证等领域开拓思路。
二、转变思想观念,进一步实现全面转型
面对上海“两个中心”建设、自贸区改革以及房地产公证政策调整等新形势,市东方公证处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实现全面转型。
一是强化创新理念,打造业务品牌。为实现创新转型,调整业务结构,努力培育创新文化,摒弃“等靠要”思想,积极“走出去”,主动实践,持续寻找业务增长点。成立自贸区公证法律服务中心,扎根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零距离护航金融领域。继续拓展金融公证业务,与金融机构签署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对接,深化公证服务内容,细化落实措施,形成常态化合作机制;同时推进保全证据公证稳步发展,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发挥保全证据公证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作用,共谋创新发展。
二是转变管理理念,鼓励团队合作。面对社会经济形势的骤变及公证改革的重要关口,引导员工转变理念,从单兵作战模式转变为团队合作模式,公证人员主动发挥自身优势,调动工作积极性,持续打造专业化公证团队。
三是强化服务理念,关注社会民生。坚持以便民利民为服务宗旨,以服务需求为导向。努力发挥公证职能,细化各项便民措施,优化公证服务,争取在档案调取、代办登记、上门服务等方面紧贴人民群众诉求,在调解服务、遗嘱执行、起草法律文书等方面全面升级,强化办证、咨询后续服务;落实与法院诉讼对接合作协议,规范标准化服务流程,提高专业性,满足社会的不同需求,进一步提升公证公信力和人民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扩大公证行业影响力。
三、注重公证文化建设,进一步凝聚团队合力
将公证文化建设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文化凝聚人心,丰富团队活动,进一步增强员工幸福感和归属感。
一是打造东方文化,营造和谐氛围。发挥党政工青团妇及社团的积极作用,引导全员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开展形式活泼的文体活动,提升员工个人修养,激发挑战自我的精神,在全处形成健康向上、活力无限的良好氛围。大力加强与律所、法院、银行等文体交流,增进与兄弟单位的感情,形成良性的交流互动,增添协同合作机会,为公证在其他领域有效打开局面架起桥梁,凝聚共识。
二是发挥公证公益属性,彰显社会价值。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发挥专业特长,主动践行社会责任。借助与东方网的合作资源,线上线下齐头并进,扩展公证服务战略布局,延伸公证法律服务,深入更多社区,惠及普通百姓,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坚持打造东方文化品牌,提升东方文化内涵,组织专业团队,充实司法行政服务中心公益遗嘱服务点;强化公证宣传力度,凸显公证公益性,立足岗位职责,坚持每年举办《公证法》实施日、党员奉献日、学雷锋日和敬老节志愿服务活动,塑造良好社会形象。

上一篇:
武汉市公证协会一行莅临本处考察交流
|
下一篇: 全国人大代表高广生莅临本处调研 |